國慶中秋假期,眾多美食之城“以食引客”,大批游客跟著“必吃榜”走街串巷,體驗本地煙火氣,帶動各地上榜餐廳迎來新生意,假日文旅消費迸發新動能。
10月9日,大眾點評“必吃榜”發布黃金周尋味數據。“十一”假期,“必吃榜”榜單流量整體環比上月增幅接近180%,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杭州、蘇州、天津、南京、深圳、武漢為“味蕾游”熱門城市TOP10;此外,小城小店變身“味蕾游黑馬”,一眾美食小城榜單流量漲超217%。
街角小店成“味蕾游”美食新據點
“從早9點到晚9點,一直‘泡’在廚房里。”在假期“味蕾游”熱門城市南京,今年首登“必吃榜”的街邊小店——三百碗寶應長魚面徐老板告訴記者,“榜單的力量太強大了,超乎想象。”
今年雙節期間,大批游客以美食為錨,跟著“必吃榜”解鎖“本地人專屬”街角小店成為主流尋味方式。“天天都被游客擠爆,全國各地來的都有。”徐老板說道,“一個假期賣出了上百斤長魚,我們還特地加了近10張外擺桌子。”
在大眾點評上,記者發現,這家“必吃榜”面館已被平臺收錄13年,總評分達4.0分,口味分為4.1分。其評論區有幾小時前打卡食客留下的真實感受:“位置比較偏,不提前看‘必吃榜’做攻略的話找不到。生意太火爆,等位一小時,吃面十分鐘。但老板出品很仔細,碗碗現炒,鍋氣十足。”
這家本地老面館的火爆生意是一個縮影,假期期間,各地街角小店正成為美食新據點。大眾點評數據顯示,雙節假期,全國超7成“必吃榜”煙火小店,流量環比節前增長超200%,其中近半數為收錄10年及以上的市井老店,線上美食榜單正讓這些寶藏美食店“酒香不怕巷子深”。
無偶,在熱度的“味蕾游黑馬”城市南昌,恒茂湯店·煨湯(廣場東路店)就是一家2025“必吃榜”本地老店。深夜十一點多,這家僅39平方米的小店依然燈火通明,本地老阿姨們忙前忙后,時不時還給外地游客推薦店里的招牌。“因為上了‘必吃榜’,游客來到南昌,就一定要來我們家打卡,國慶客流至少翻了一倍,一天要賣出上千罐湯。”老板娘告訴記者。
她介紹,自1998年開店以來,店里一直堅持南昌傳統做法——用炭火熬湯,今年“十一”假期,爐子里的木炭24小時加不停。“上榜前都不知道‘必吃榜’,還是顧客告訴我的,沒想到‘威力’那么大。”她提到。有游客對記者表示,這家社區店雖然環境分不高,但口味分評分很高,并且有“當地人推薦”標簽。“就是我們最想找的本地特色小店類型,‘必吃榜’挺靠譜。”
10月1-8日,這家本地煙火小店的大眾點評線上流量環比節前增幅超過272%,折射出雙節假期“小城小店”的火爆程度。據大眾點評數據,10月1-8日,眾多美食小城“必吃榜”榜單流量漲超217%,帶動當地上榜小店訂單量漲超222%、上榜老店訂單量漲超248%,遠超全國大盤。
“點外賣打卡特色美食”成新潮流,雙節帶動上榜餐廳新增長
由于排隊吃不上“必吃榜”等本地特色美食,不少游客開始點外賣打卡了,“外賣味蕾游”成為新趨勢。
廣州“必吃榜”梁新記小食店的梁店長就提到:“假期店里游客占到七成,還有不少地址是酒店的外賣單,線上線下都有了新生意。”她坦言,今年上榜之前,對“必吃榜”和線上經營都沒概念,“這個‘十一’,榜單讓我們這種社區店被更多人看到了。”據梁新記小食店大眾點評頁面顯示,這家沿街小店已被收錄17年,口味分高達4.3分。有外地游客評價道:“是本地人從小吃到大的拉腸小店。”
在長沙,美團外賣國金中心站的騎手魏旺君也告訴記者,假期送往酒店的外賣單量占比超過六成,其中“必吃榜”餐廳的外賣單尤其多,“還有不少用戶使用了1對1急送服務,高峰期可提前5-20分鐘送達,餐品和店里堂食一樣有品質。”
大眾點評數據顯示,10月1-8日,覆蓋眾多“必吃榜”等高分堂食餐廳的“品質外賣”異地用戶流量環比節前增長近165%,廣州、深圳、上海、杭州、武漢、北京、南京、蘇州、重慶、成都為“外賣味蕾游”熱門城市TOP10。雙節期間,更多元的“味蕾游”玩法,給各地“必吃榜”餐廳生意帶來了新增長。
來源:羊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