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財報季的結束,A股各大上市企業也交出了今年第一季度成績單。
在調味品相關領域,筆者整理了21家企業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發現:取得開門紅(營收、凈利雙增)的企業只有8家,占比不足4成;增收不增利的有4家;增利不增收的有5家;營收、凈利雙降的企業有4家……
由此可見,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加上渠道的不斷變革,2024年對調味品行業而言,依舊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今年生意更難做”不再是老生常談,而是每家企業年年都會遭遇新問題。
“強者恒強”才是基本面
從營收規模來看,前三位分別是金龍魚、海天味業和梅花生物。其中,金龍魚以572.4億元的規模傲視群雄,不過,調味品在金龍魚整體收入中的占比并不高,而梅花生物旗下的產品,包括味精等,更多是一些原材料業務。
所以用它倆來和調味品行業企業相比略顯牽強。而在營收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大部分都是以原材料業務、食用油、食鹽等業務為主。
而以醬油、食醋等調味品業務為主的,依舊只有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三家。但從規模上來看,海天味業的領先優勢過于明顯,即便是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之間,也存在階梯型差距。
所以,單看營收規模的話,整個調味品行業強者恒強的基本面仍將持續,并且進一步加固行業格局。
從營收增幅來看,位列前三的分別是蓮花健康、仲景食品和寶立食品。相比之下,這三家企業都屬于調味品行業的腰下部品牌,但從業績層面來看,蓮花健康和仲景食品的增幅含金量頗高。
以蓮花健康為例,在今年第一季度除了新進的算力業務給公司帶來了超800萬營收之外,調味品業務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勢,其中味精同比增幅達到了28.43%,雞精的增幅達到了14.76%,而料酒等業態調味品業務,在低基數前提下增幅更是達到了417.32%。
而增速最慢的分別是恒順醋業、佳隆食品和道道全。其中,相比佳隆食品和道道全,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恒順醋業倒是頗讓人意外,作為“食醋第一股”目前仿佛還未找到自己的穩步增長點,對手一旦發力,其在經營層面的波動就會變得更加明顯。毫不夸張的說,恒順醋業這種將“命運”捏在別人手上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未來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對“醋王”來說,未來的發展道路可能會更“酸”。
從盈利能力方面來看,凈利潤穩居前三的分別是海天味業、金龍魚和梅花生物。其中,“醬矛”海天表現不俗,其凈利潤規模比金龍魚和梅花生物兩家凈利潤之和還要多。
但整體上看,在21家企業中有近一半(10家)的企業凈利潤不足1億元,其中包括凈利潤同比翻倍的佳隆股份、蓮花健康、西王食品等。
而從業態上來看,今年一季度,梅花生物、安琪酵母、雪天鹽業等以原料方式出貨的企業凈利潤略有下滑,這也能從側面反應他們的下游客戶的進貨熱情有所下降,進而體現下游企業的經營表現同比欠佳。
在凈利潤增幅層面,有13家企業凈利潤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只有8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雖說并不能代表企業的全年表現,但至少大多數下跌的企業中,全年的盈利態勢并不樂觀,比如剛“戴帽”的加加食品。
多維競爭時代的新挑戰
當下的調味品行業已經過了可以“小富即安”的時代了,并且,隨著消費趨勢的不斷變化,未來的市場競爭沒有最殘酷,只有更殘酷。
海天味業為全年制定的業績目標不如2022年為2023年定制的高,也表現出企業對市場表現的理性判斷;借助潑天富貴的千禾味業進入常規增長階段,如何培育更多業績增長點變成“長期性工程”;“醬油第一股”在內亂中節節敗退;“醋王”因調整產業結構導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降……
雖然大家業態相似,但為何總感覺雀巢、卡夫亨氏、聯合利華等國際巨頭在國內的調味品業務發展態勢更好?這是值得所有本土調味品品牌思考的問題。
在產品層面,動作較大的恒順醋業在2023年淘汰了低毛利、低效益產品212個;全年開發上市新產品90款,銷售額突破0.8億元,同比增長20.7%,創下歷史新高;完成產品升級項目13項,包含產品包裝整合、包材升級、配方升級等。
市場層面,恒順醋業梳理優化了全國性重點產品11個、區域性重點產品51個,并根據營銷六大戰區、三十個片區的銷售管轄范圍,進一步強化市場掌控力。
但是,面對競爭對手的圍剿,恒順醋業面臨的市場壓力并不小。比如海天味業的食醋和料酒業務逐步成長為主力品類,千禾味業的食醋業務為第二大業務板塊,美味鮮和加加食品的食醋業務也是重要的業績支撐,再加上欣和、山西陳醋等區域品牌割據,都在為恒順醋業的外延式發展增添障礙,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大品牌在終端酣戰。
以“醋”見全。其他調味品品類的競爭態勢依舊如此。
更為關鍵的是,除了產品層面之外,渠道爭奪才是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戰場”,其中,以餐飲渠道的爭奪為典型代表。
“得餐飲者得天下”在常態化競爭中變得更加突出。因此,未來調味品行業在餐飲渠道的動作將決定著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基礎。
作為易守難攻的餐飲渠道,各家企業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因為在這里不僅有國內外的巨頭,還有一些定制型企業,在預制菜與復合調味料的夾擊下,基礎調味料的產品優勢正在逐步瓦解和替代。
而進軍餐飲渠道的方式多種多樣,低價、高效是“殺手锏”。所以為什么天味食品會利用資本力量,以入股的方式打破開局,為后續拓展其他餐飲渠道樹立樣板。
著眼未來,調味品依舊是條好賽道,但是,要想憑借“剛需”品類坐享其成的企業,遲早會被時代和市場所淘汰。
轉自今日頭條 調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