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糧油加工企業,您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轟隆的機器和油膩的環境中,但如果走進位于“花生之鄉”臨沂莒南縣金勝集團的時候,相信您的印象會發生改變。在這里,不僅建有花生單體加工廠,而且通過數字賦能、實現工業互聯。在給糧油產業插上科技翅膀的同時,還建設了國內僅有的花生文化博物館。這家從糧管所發展起來的花生加工企業,是如何走出這樣高大上的科技范和文化范的?
金勝的品牌發展之路
金勝集團原來是一家城 管糧所,1994年以前,一直以散油貿易為主要業務并承接城鎮的糧油供應。集團執行總經理宋立理告訴記者:“實際上我們這些年注重的是在生產上,你只要生產出好的產品就行,因為質量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從散油貿易到自主品牌意識的建立,則源于2018年金勝花生科技產業園的建立。
“我們建立的是全產業鏈的產業園,從農業種植育種,到食品工業,再油脂加工工業,再到生物提取,規模比原來擴大了500噸,一天生產到1200噸。”集團執行總經理宋立理介紹說。
“實際上從這以后,在莒南臨沂周邊銷售量是非常好的,但是走出臨沂莒南感覺到這個產品沒有名度,買我們油的客戶和OEM(代加工)客戶,都能做成我國各地品牌了,我們還是在做各地供貨,就感覺到企業要做大做強,你有好的產品,你沒有自有品牌,沒有營銷新的模式之路,感覺到我們的利潤點,包括我們未來的發展,還是達不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作為有名的“花生之鄉”,莒南縣曾經擁有花生油生產企業約300家,但是在我國各地叫響的品牌卻幾乎沒有。有區域優勢。該如何打破這一尷尬的局面呢?
2019年5月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花生油生產線,在金勝花生科技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金勝開始向花生油自有品牌發力。
在花生文化博物館內,金勝糧油集團副總經理鄒業飛向記者介紹了集團研發的七星初榨工藝:“這個工藝我們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并且打破了傳統的榨油工藝法。像黃曲霉的指標,國家要求標準是<20PPb以內,我們實行的是內控標準,我們要求黃曲霉需含量<1ppb,現在我們正常的壓榨花生油出廠都是控制在零點幾,像我們那幾款特色產品,像高油酸、原生初榨這一類的,我們基本都是未檢出。”
給糧油產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這家70多年的花生油企業,如今已默默做到國內花生油生產銷量前三的位置,并成為政府認證的“好糧油食用植物油標準起草單位”。做大了市場份額,做足了業內口碑,但在品牌名度和影響力方面,金勝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如今,已修煉好內功的這家企業,正在著力于品牌之路,一改過去只埋頭“做好花生油”的風格,開始向“品牌企業”發力。
今年5月份,集團前后投資2000多萬元、融合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安防、追溯體系、云平臺、大數據為一體的金勝網絡數據運營平臺也正式投入運行,給糧油加工產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之所以要打造一個全產業鏈智慧化工廠,金勝糧油集團執行總經理宋立理介紹說,在當初定位的時候,便是按照全世界的高標準、按照重工業化的智能化工廠建設的。
“因為品牌是我們的劣勢,我們在加工生產上一定要有我們的優勢,規模上、自動化上、智能化上,發揮我們的優勢,體現我們的效益,再推進我們品牌的進度。我舉個簡單例子,1994年,那個時候一個車間生產30噸原料,也是十幾個人,我們現在一天生產1200噸原料,擴大了40倍以上,也還是十幾個人。一噸加工費就降了200多塊錢。重要的一個還是智能化工廠,質量的持續穩定性和安全性比人工更可靠更安全。”
建立花生文化博物館,講好“花生故事”
為建立健全花生產業鏈,2020年10月,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國內僅有的以花生為主題的金勝花生文化博物館也正式開館,體驗式工業旅游新模式成為其推廣品牌的另一“抓手”。
博物館主要由序廳、花生文化館、花生工藝館、金勝文化館四個部分二十四大板塊組成,生動展現了花生的起源與發展歷史、生產與加工利用、對人類生活與文明的影響,以及在鄉村振興與三產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館體現了以匯聚促保護、以傳承促創新、以研學促花生文化發展的宗旨理念,具備典藏、游學、科普、休閑等功能,特別是為廣大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知識,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一個學習 平臺。企業還專門配備旅游觀光大巴,為預約游客提供免費接送,游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到花生的“前世今生”,感受花生文化的魅力。
如今,金勝已形成集花生種植示范園、花生文化博物館、電商物流中心、研發檢測中心、花生智慧工廠、體驗中心、文化廣場于一體的游覽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緊密融合的發展格局。
建立花生產業空中觀光走廊,展示生產全貌
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金勝花生產業高質量生產的全過程,企業建立了長達2公里的花生產業空中觀光走廊,串聯起金勝綠色花生繁育種植基地、花生特色小鎮、電商物流中心、自動化生產車間,透過走廊可以直觀清晰的觀看花生從進料到生產加工、出品、儲藏、運輸的全過程,一睹整個產業園區的全貌,讓你10分鐘了解花生從泥土到“芳香”的全過程,是工業旅游的精品路線也是科普教育的路線。
談及未來,金勝糧油集團執行總經理宋立理說:“到2025年,我們還要持續投資10個億,工業產值達到90個億,銷售收益100億,利稅能實現3到5個億,我們現在一直嚴格按照上市公司標準去規范管理,使企業成為一個行業規范的現代化的工廠,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這家以“做油品先做人品,做好油才能有好報”為經營理念的花生加工企業,以文化為魂,豐富經營業態,提升發展軟實力;以科技為媒,加快三產融合,催生創新發展新動力;以工業旅游為線,串聯起游學互助、產業升級,在推動花生產業轉型中揮灑出濃濃的科技范和文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