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麥市場供給充足需求轉弱,市場基本面偏空,再加之疫情的爆發及防控措施的實施或將延遲市場購銷的復蘇進程,預計后期小麥價格依舊存在著一定的下行風險。
不過市場認為,疫情的影響主要是短期的沖擊,疫情過后經濟往往會出現反彈,因此也無需過度擔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盧景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全國糧油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原糧儲備非常充裕,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儲備,調控物質基礎雄厚。目前全國糧油供應充足,各地市場價格平穩。就筆者之見,由于疫情改變市場的購銷、物流節奏,市場的復蘇將會延遲,短期內將對階段性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整體來看影響也不會很大。目前有關專家預計,我國這輪疫情最快2月底結束,最遲大概是3月底。
新麥生產: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春節前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占比分別為23%、77%。冬麥區大部氣溫正常,墑情適宜,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節后需求相對減弱,但旺淡季已不明顯
據市場反映,今年春節期間各地面粉銷售節奏平穩,價格保持穩定,市場普遍反映走貨不及往年同期,旺季不旺的市場特征表現明顯。
市場監測,春節前河北石家莊特一粉出廠價為3000元/噸,山東濟南為3080元/噸,河南鄭州為3080元/噸,江蘇徐州為3140元/噸,價格穩定。
通常春節后是面粉消費的淡季,但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面粉銷售旺季與淡季的區分并不十分明顯,這說明居民消費觀念理智正常,認為儲存更多面粉沒有必要,季節性集中采購逐漸常年采購所代替。就筆者之見,面粉銷售速度雖不及節前,但也不會明顯降低,價格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而就飼用及工業消費看,由于2019年小麥質量普遍好較好,再加之玉米價格回落明顯,小麥進入飼用及工業消費困難,市場預計2020年上半年這種局面仍難以有所改觀。
政策庫存依舊高企,“去庫存”壓力較大
1月31日,國家政策性拍賣共投放小麥308.65萬噸,成交量為1.76萬噸,成交率為0.57%。成交價為2370元/噸,成交價為2290元/噸,平均價為2329元/噸。
1月份,國家政策性小麥四次拍賣共投放小麥1236.88萬噸,成交數量為18.42萬噸,平均成交率為1.49%。而相比上年1月份的成交量為173.11萬噸,平均成交率為16.97%。原因是新小麥質量較好,且基層余糧數量較多,而政策性拍賣小麥由于在性價上處于劣勢,用糧企業參拍的積極性不高。
據了解,目前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仍超過9000萬噸,同比增加超過1500萬噸。其中2014-2016年產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超過4500萬噸,由于小麥質量不高,且2014-2018年產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相同,銷售難度較大。
自2018年以來,國家臨儲小麥銷售底價已經歷了三次調整,每次調整政策性小麥去庫存均會出現一輪階段性高潮。市場認為,出于加快“去庫存”、“降成本”的考慮,有可能對存儲時間較長的小麥銷售底價作進一步的調整。(來源:糧油)